欢迎来到中国危化品物流网!www.hcls.org.cn
巴陵石化试点精细化工体制机制建设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扬帆“初航”
2017-08-02   【打印【关闭】

      “特种树脂产品销量显著提升,生产经营运作更加顺畅,试点效应逐步显现。”——8月1日,记者就巴陵石化精细化工业务体制机制试点建设情况进行采访,该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人用三句话介绍“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组建以来取得的初步效果。

      巴陵石化拥有中国石化唯一的12万吨/年的环氧树脂装置,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推出多个系列多个牌号的新特产品。去年3月15日,总部在南京召开精细化工业务试点工作专题会议,决定将巴陵石化、扬子石化、南化公司3家单位,作为中国石化精细化工业务体制机制建设的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和体制创新,探索精细化工业务的管理经验,打造新的效益增长点。

      去年4月,该公司反复研究论证,制定“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组建方案。由该公司下属的环氧树脂事业部与隆兴公司(巴陵石化直属集体企业)合作,成立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充分利用隆兴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资质及其自主采购原料等灵活的机制体制,发挥环氧树脂事业部生产方面的优势,以来料加工的方式合作。方案经总部化工事业部批准后,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于去年6月初开始试运行。

      巴陵石化企管部负责人介绍,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和原有模式相比,主要有五个方面变化:

      资产管理方面,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作为来料加工业务的委托方,只负责提供委托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和辅材,其它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厂房及场地,包括商标等无形资产仍属巴陵石化所有,环氧树脂事业部负责对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采购的原材料以及委托生产出的产品,由环氧树脂事业部提供专门的仓库单独存放,进行出入库管理。

      运行模式方面,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负责“产供销”,环氧树脂事业部负责“监管+服务”。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负责采购、客户管理、服务管理、原辅材料进厂、生产计划、工艺技术管理、产品检验、包装、出入库、安全管理、技术保密;负责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承兑汇票管理、价格管理、费用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环氧树脂事业部负责对新材料中心的监管,并对新材料中心提供技术服务及科研支撑。

      加工费管理方面,巴陵石化向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收取两部分费用:一部分为固定费用,主要包括:资产折旧、直接人工费、技术与商标使用费等;另一部分为变动部分,除能耗、辅材成本外,根据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利润情况计提,主要为当期利润扣除人工成本、资金占用成本及隆兴公司管理费用。

      考核方面,销售人员实行“工资+奖金”全包干模式。以销售考核利润提取个人收入,其余管理人员同时与销售考核利润挂钩。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员工需缴纳一定额度的风险抵押金,对于出现销量、质量、安全等问题时,对风险抵押金进行扣罚,完成相关目标按照120%进行返还。

 

    科研激励方面,科研攻关奖励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挂钩。一是为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提供技术服务、应用服务的科研人员,按单次进行奖励,奖励额度与服务效果挂钩。二是对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所销售产品进行技术改进的科研人员,节能降耗类按落袋效益进行兑现,质量改进类按销量进行提成兑现。三是开发出新产品移交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销售的科研人员,根据该产品销售利润进行提成兑现。

 

    巴陵石化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组建运行以来,取得阶段积极成效。

 

    特种树脂产品销量显著提升。新材料中心业务人员收入采取“工资奖金大包干的模式”根据个人销售的实际利润进行提成考核。重点客户、重点领域采取销售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结队紧盯的模式,以重点客户带动重点领域的突破和技术的革新。与试点前相比,新增客户16家,新产品、新型号6个,销量显著提升。其中重点产品水性环氧树脂2015年年销量仅几十吨,而从2016年6月试点起至2017年6月,新材料中心已销售该产品数百吨,尤其是今年以来,屡创水性环氧树脂单月销量最高。国际业务目前已完成东南亚、俄罗斯等市场布局,出口业务逐步打开局面,出口特种环氧树脂产品近百吨。

 

    生产经营运作更加顺畅。新材料中心充分利用隆兴公司自主采购原料的优势,采购周期一般控制在1周以内,客户下订单做到7天内发货,形成了快速反应机制,原材料采购成本也趋于市场正常水平。新材料中心的价格调整反应更迅速,与市场更贴近。成立前存在的由于采购周期导致的成本比市场价格高,销售价格与市场背离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试点效果明显。

 

    试点效应逐步显现。通过“隆兴环氧新材料中心”试点,该公司内部逐步形成了对精细化工体制机制改革的统一认识,其它产品链所在单位纷纷提出相关设想并积极向公司申报实施,比如己内酰胺事业部成立“产供销研”一体的聚酰胺产品优化中心,合成橡胶事业部尝试特种橡胶产品科研机制的突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