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在近日于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氢能周”期间,与会者纷纷表示,对欧盟烦琐的监管框架普遍感到沮丧,但承认在强制性氢能配额和管道建设启动的背景下,欧洲必将成为全球最大低碳氢需求中心。面对项目取消潮,氢能欧洲首席执行官Jorgo Chatzimarkakis指出,欧洲氢能正处于十字路口,需放宽监管以促进清洁氢市场成形。
会议重点展示了几个大型项目的进展,例如德国莱茵集团与法国道达尔能源签订每年3万吨绿氢采购协议,将通过600千米管道从林根300兆瓦电解厂输送至萨克森-安哈尔特炼厂(2030年投运)。壳牌鹿特丹200兆瓦电解槽项目将年产2.2万吨绿氢,通过新建30千米管道输送至能源化工园区。
会上,阿曼、印度等国代表直言现行欧盟法规难以执行,核心争议在于绿氢生产电力来源标准。根据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2030年工业用氢中42%须为“可再生非生物来源燃料(RFNBO)”,且需满足“额外性”(使用新增可再生能源)、时间相关性(2028年起,氢气生产需与发电时间匹配,1小时内)、地理相关性(氢气与可再生能源须产自同一地区)等严苛要求。行业认为这些规定会推高成本,呼吁暂缓执行。
欧盟与成员国的监管也存在断层。尽管欧盟通过《RED III》设定了RFNBO要求,但成员国需通过自身激励政策、基础设施和监管框架落实合规,并负责绿氢认证以向欧盟报告。电解设备巨头蒂森克虏伯新科CEO Werner Ponikwar表示:“行业需要明确的规划框架,欧盟应提供支持性监管环境。”
免责声明:
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