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危化品物流网!www.hcls.org.cn
2025(第四届)未来运力大会&2025(第三届)氢能供应链大会在上海召开
2025-05-26   【打印【关闭】
       5月21-22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智慧物流分会承办的2025(第三届)氢能供应链大会在上海召开,同期召开了2025(第四届)未来运力大会。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地方协会、行业专家以及制造业、物流运输、物流新能源车辆及配套,氢能制、储、运、加等领域的30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
大会现场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刘宇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熊华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氢能储运装备安全)主任李翔、亚洲工业气体协会中国区秘书长王雲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
       2025(第四届)未来运力大会以“向新向智·重构未来格局”为主题,关注公路、联运等多种运输模式下的企业数智化与低碳实践,以及钢铁、水泥等大宗运输场景的能源转型、数智物流实践等话题,从新能源、数智化、组织方式等多维视角,探索运力变革趋势与挑战。
刘宇航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党委书记、主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 秘书长
       开幕式上,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航致欢迎词,他表示,很荣幸能与来自全国运力创新、新能源转型及2025年度优秀物流科技工作者等同仁,共同探讨未来运力发展方向及新能源转型下的物流模式。他指出,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仍保持稳定运行,物流业作为经济血脉,其支撑作用愈发显著,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深入分析社会物流总额、总费用及物流业总收入等关键指标,直观展示了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同时,刘宇航对氢能等新能源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表达了乐观态度。他认为,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全体同仁应携手并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奖人物奖颁奖典礼在大会上隆重举行。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科技处处长康译文主持颁奖典礼并现场宣读获奖通告。中物联科学技术奖人物奖评选旨在鼓励和表彰在物流科技创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尤其是在原始创新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行业科研人员和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行业青年。本年度共评选出科技创新成就奖5名、科技创新青年奖25名。
康译文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科技处 处长
2025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创新成就奖颁奖现场
2025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创新青年奖颁奖现场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氢燃料电池研究总监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撑办公室负责人王佳、中物联绿色物流分会秘书长 物资节能中心副主任刘然、宜家陆运及多式联运业务亚太区可持续发展经理刘歆娴、马士基大中华区物流及服务产品总监孙宇颖、中集氢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季浩华等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王佳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氢燃料电池研究总监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撑办公室负责人王佳指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挑战,以及我国物流行业对绿色、高效运输方式的迫切需求,氢高速成为破局关键。我国通过顶层规划、科技专项、示范应用等政策,持续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氢能被纳入《能源法》,产业政策环境良好。他提出,应强化全国氢能高速顶层设计,畅通氢能供给体系,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减免氢能重卡高速通行费,并研究碳减排方法学,通过碳交易市场赋能氢高速建设,共同推动干线物流运输绿色转型。
刘然 中物联绿色物流分会秘书长、物资节能中心副主任
       刘然在演讲中,深入剖析了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实践路径。她强调,物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通过政策支持、标准引领、管理提升、运输结构调整、能源转型、技术装备应用等多方面举措,物流行业正逐步迈向绿色化。当前,物流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正持续开展创新实践,如绿色物流碳普惠解决方案、能源解决方案等。最后,刘然呼吁,行业应共同努力,推动绿色物流发展,为构建可持续的物流体系贡献力量。
刘歆娴 宜家陆运及多式联运业务亚太区可持续发展经理
       刘歆娴在演讲中介绍了宜家在陆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成果。她指出,宜家致力于通过全价值链方法减少碳足迹,目标是在FY30实现碳排放减半,FY50达成净零排放。宜家通过“减少、替代、创新”三大脱碳方向,积极推动多式联运与电动化转型。在中国,宜家已携手多家承运商引入电动重卡,并不断探索光储充一体化等降本方案。刘歆娴强调,协同合作是关键,宜家正与各方共同努力,以成本上可持续的方式实现零排放运输,为地球与业务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孙宇颖 马士基大中华区物流及服务产品总监
       孙宇颖在演讲中介绍,马士基正通过多式联运服务,如公路、水路、铁路的无缝衔接,打造灵活高效的一站式运输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采用绿色甲醇船舶及电动集卡,减少碳排放。此外,马士基还致力于跨境运输网络优化,提升物流效率与可靠性,助力客户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共同应对未来物流挑战。
季浩华 中集氢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季浩华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氢基能源如何引领物流行业的零碳能源变革。他指出,面对全球碳排放挑战,氢能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快速补能及零排放特性,成为物流领域脱碳的关键解决方案。目前,中集氢能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全面布局,从制氢、储氢、运氢到加氢以及氢能应用,各个环节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强调,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氢能物流正从示范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未来将在干线物流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物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以“向新向智,重构未来格局”为主题开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智慧物流分会特聘专家尚尔斌作为主持人,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发部双碳岗高级经理刘旭、百丽国际集团丽迅物流鲁豫皖区总经理宋洪军、悠可集团仓配物流总监黄展翔、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安宝四位嘉宾参与互动,共同围绕双碳目标下物流能源结构的转型方向、数字化平台对传统运力组织模式的革新、数字化与绿色化实践对运力结构、运力生态带来的影响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嘉宾们普遍认为,未来物流运力格局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短期内电能将成为主流,但随着技术进步,氢能等清洁能源有望在特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应积极拥抱变革,加大在新能源、智能化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同时注重成本与环保的平衡,“把情怀做成米饭”。
       下午,未来运力大会分论坛一“场景化,重构运力变革新范式”,围绕“两业融合下的物流运力变革”与“大宗物流运力变革”两大场景展开深度研讨。宝信绿色产业总经理曾琼靓担任嘉宾主持。
       在“场景一:两业融合下的物流运力变革”环节,国药物流副总经理王银学介绍了国药物流在数字化、低碳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强调医药行业物流需满足特殊监管要求并关注ESG核心竞争力。青岛智链顺达科技有限公司物流运营部总监田维则从物贸一体的角度,探讨了青岛啤酒旗下智链顺达五年供应链变革实践,构建端到端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推动绿色化、数字化及产业协同发展。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国柱详细分析了氢能商用车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氢能产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并介绍国家电投氢能产业平台布局与氢能交通示范应用成果。蜀海供应链公司运输事业部|事业部负责人杨建成介绍了蜀海供应链通过数字化到智能化升级,依托自研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全流程高效协同,提升仓配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食品安全与经营分析智能化。
国药物流副总经理王银学
青岛智链顺达科技有限公司物流运营部总监田维
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国柱
蜀海供应链公司运输事业部|事业部负责人杨建成
       在对话生态环节,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物流总监王文俊、徐福记物流总监李玲松、上海贝业兄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健康科学事业部总经理谈俊三位嘉宾围绕新环境新需求下的运力体系策略展开了深入交流。嘉宾们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分享了物流管理的新变化与新举措。企业不仅在仓网布局优化、物流数智化投入上持续创新,提升效率与质量,还积极践行绿色物流理念,推动物流全链条减碳绿色化。部分企业更对新能源运力提出硬性要求,以实际行动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面对成本压力,嘉宾们分享了新环境下的物流组织与运力体系策略,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对话现场
       在“场景二:大宗物流运力变革”中,河钢工业技术大河世纪氢源(河北)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二星介绍了河钢集团在氢能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利用钢铁企业资源优势推动氢能物流运输,以及面临的制氢成本、加氢站运营、氢气储存运输技术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建龙集团物流部新能源管理师许辉分享了建龙集团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与数智化实践中的经验,包括通过多式联运、网络货运协同构建新运力生态,以及应用电动重卡等清洁运输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和碳排放的具体实践与成效。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蒲映超分享了启源芯动力在重卡电动化领域,特别是中长途换电走廊建设方面的进展与成果,展示了换电重卡在长途大宗运输中的经济性和环保优势。
河钢工业技术大河世纪氢源(河北)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二星
建龙集团物流部新能源管理师许辉
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蒲映超
分论坛由宝信绿色产业总经理曾琼靓主持
       在对话生态环节,中铝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铝通天下数字货运平台负责人刘备、北京大兴氢动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河梅、深圳市中海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琰赟、云快充B端业务总监孙乐鹏四位嘉宾围绕大宗物流运力构建的挑战与机遇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在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大宗物流运力构建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绿色化转型、生态共建与标准统一、新能源车辆与充电基础设施协同发展以及多式联运与绿色低碳运输等多重挑战与机遇。企业需积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协同、完善基础设施及优化运输结构等措施,共同推动大宗物流运力构建向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对话现场
       2025(第三届)氢能供应链大会以“探索新路径·聚力新生态”为主题,聚焦氢能储运技术与氢供给体系构建,氢交通(船舶、商用车)商业化运营、氢基绿色能源、绿氢规模化发展与消纳体系建设等主题,为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与方向指引。会议由联合承办单位亚洲工业气体协会中国区秘书长王雲主持,演讲专家围绕工业、交通减碳政策、绿氨绿醇产业发展、加氢站发展现状、氢气运输安全等议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熊华文深入分析了工业、交通减碳政策对氢能产业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氢能政策的发展方向。液化空气(中国)研发有限公司高级专家宗兆旺博士介绍了国内外加氢站的发展现状和标准,他认为,加氢站的安全管理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需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运行模式及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来确保氢能产业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氢能储运装备安全)主任李翔则分享了氢能储运特种设备的发展现状、安全状况分析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强调了加快储氢特种设备开发能力建设、完善法规标准的重要性。林德集团大中华区配送总监刘长其深度探讨了氢气在运输过程中的各类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全面剖析氢能产业链中运输环节的关键风险。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供应链安全经理蒋维军则讲解了长管拖车维护保养和应急处置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分论坛由亚洲工业气体协会中国区秘书长王雲主持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熊华文
液化空气(中国)研发有限公司高级专家宗兆旺博士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博士、研究员李翔
林德集团大中华区配送总监刘长其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供应链安全经理蒋维军
       全景对话环节聚焦“绿氢消纳与储运体系破局”,气氛热烈。中国能建华北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田江南、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安刚、氢枫(中国)CTO宣锋、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书磊、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专家蔡小青五位行业专家展开深度探讨。他们剖析绿氢项目爆发逻辑,深入交流消纳最佳场景与组合策略。同时,直面绿氢规模化应用下的储运配套难题,分享各自领域的储运技术优势与未来应用场景。此次对话为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与见解,助力推动绿氢在多领域广泛应用。
对话现场
       大会当天,物流科技青年创新座谈会如期举行,由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科技处处长康译文主持会议。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辉、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矿石码头分公司烟台港集团资深专家于新国、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建东、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副院长耿娜等嘉宾作为2025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奖人物奖获奖代表,先后进行了主题报告分享。
       在交流环节,专家们以“从企业科技创新看校企科技共创”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青年创新者展开思想碰撞,为物流科技领域的未来发展、企业与高校的科研共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座谈会现场
       5月21日下午,与会代表前往上海化学工业区液空申能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
       大会现场,中集氢能、九识智能、贝尔机械、易保全、嬴彻科技进行了现场展示。
       2025(第四届)未来运力大会与2025(第三届)氢能供应链大会在上海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物流行业及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了一个高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通过深入探讨新能源、数智化、组织方式等多维视角下的运力变革趋势与挑战,以及氢能储运技术与氢供给体系构建等前沿议题,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嘉宾的精彩分享与圆桌对话,不仅展现了物流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创新实践,也激发了行业内外对于未来物流与氢能发展的无限遐想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