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建议——
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民建中央为全国两会准备了《关于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提案,建议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助力化工产业安全转型升级。
该提案指出,2020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总量明显下降,但风险隐患仍然很多,监管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监管方式难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安全管理。因此,亟待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该提案认为,当前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信息化管理缺乏统筹规划、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信息化建设滞后、各环节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均衡、化工园区智能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为此,该提案提出优化建议:全面开展系统对接、数据互通。落实《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以需求为导向,对标国家要求,拓展和深化现有平台的业务应用功能,形成健全完善的园区综合平台,实现对园区日常业务监管的全覆盖、标准化、统一化、智能化。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生产监测方面的应用。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做好环保、能源、企业营收等基础数据收集,综合利用政府安全监管、宏观经济、行业监管等各类化工产业大数据资源,对园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经济运行、公用基础设施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实现园区企业动态监管、深度分析、细分管理,助力化工产业安全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
——加快发展安全产业 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水平
安全产业具备很强的社会保障和生产消费价值,具有安全和发展双重属性,应当成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可将其作为各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有力抓手,进一步突出安全产业的战略性、保障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推动安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提出建议,“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发展安全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保障需求,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水平。
安全产业具有安全和发展双重属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各领域如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两者之间的正向互动,是当前亟须思考的重要问题。”郑鈜说。
郑鈜介绍,国家高度重视安全产业发展。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印发《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安全产业边界不清晰、产业体系不健全、市场需求培育不足、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缓慢等问题依然较为明显。
他认为,安全产业能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领域以及其他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各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安全产业具备很强的社会保障和生产消费价值,具有安全和发展双重属性,应当成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全过程
郑鈜建议,应从顶层设计、转变观念、创新驱动三方面加快安全产业发展。
“要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宏观的视野谋划我国安全产业的发展。”郑鈜说,在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培育和发展安全产业的全过程。
“在顶层设计方面,可将其作为各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有力抓手,进一步突出安全产业的战略性、保障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推动安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面系统规划安全产业发展,制定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郑鈜建议,将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加快培育和发展安全产业。
“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扩大产业外延、细化内涵,将其外延从过去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领域,扩展到其他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各领域,同时根据不同领域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特殊的产业政策。”郑鈜表示,产业政策要明确五方面内容,即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重点行业企业项目等,市场体系的建设方案,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融入国际市场体系的路径方法,市场准入、财税政策、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等保障措施。
“要以创新驱动安全产业发展。”郑鈜建议,通过创新机制,建立国家安全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相关学科专业等方式,培养一批安全产业人才。此外,他认为,要以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协同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作用,破解安全产业发展瓶颈难题。
新闻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